掌握問題解決五步驟,提升決策精準度!
2025-11-24更新
問題解決五步驟包含「定義問題」、「發展命題」、「建立論點」、「決定方案」和「有效表達」。問題解決能力不僅是幫我們做出正確決定,進而邁向成功的關鍵,當中所需的分析性思考技巧,更是連年位居雇主心中核心技能的榜首¹。因此以下分享問題解決五步驟的應用方法,一起了解問題解決力如何幫我們避開認知偏誤,提升決策品質吧!
步驟 1:定義問題
在解決問題之前,最重要的是先定義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。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如果出現,代表我們觀察到「某個實際發生的現象和應當如此的狀況產生了落差,而且這個落差對利害關係人而言是重要且有影響的。」而要清楚定義我們觀察到的問題,可以依循以下 4 步驟。
- 提出應當標準:提出如公司目標、社會價值觀或法律等標準
- 說明實際狀況:描述觀察到的客觀事實
- 提出落差問題:以有根據的資料說明「應當」與「實際」間的落差
- 說明落差影響:強調對利害關係人造成的影響,進而促使行動

步驟 2:發展命題
解決問題和治病一樣,對症下藥才能杜絕後患。所以在這個步驟,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問題背後需要被驗 證的「因果關係」,藉此釐清造成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。問題與命題間的關聯範例如下。
- 問題:應當與實際間的落差,如「公司產品業績未達標」
- 命題:問題中需要被驗證的因果關係,如「產品業績未達標是否起因於品質不良?」

步驟 3:建立論點
前一步驟的命題因為是「需要被驗證」的因果關係,所以在這一步,我們要做的就是去驗證命題,建立出可被接受的因果關係,也就是所謂的論點。以下是 3 種常用的論點建立方法。
- 演繹法:運用已知概念推斷,前提為真則結論必然為真
- 歸納法:透過觀察多個案例建立新概念,結論可能為真或錯誤
- 溯因法:從現象推測最合理的原因,原因須隨時間與線索修正
為了確保能建立出精準的論點,在使用以上 3 種論點建立方法時,可搭配 Why-Why 分析法(又稱:5 Whys 分析法)來尋找因果關係間的證據。此外,也要特別留意倖存者偏誤和逆命題偏誤等認知偏誤造成的思考陷阱,確保因果關係的驗證過程有效。


